(我們可以複刻空間品質,但不必要去複刻製式風格,因為所謂的風格,並不代表「你」。圖面來源:IDEOGRAM)
在我們的設計經驗中,常聽到一句話:「這個空間真漂亮,但總覺得哪裡不對。」
這句話點出了現代室內設計常見的盲點:只重視視覺呈現,卻忽略了生活的本質。
一個真正能與人產生連結的空間,不只是賞心悅目的擺設組合,也不只是流行風格的堆疊,而是貼近居住者生活節奏與性格特質的場域,是讓人可以自在呼吸、放鬆情緒,甚至激發靈感的所在。這,就是我們所堅持的設計核心——從「人」出發,回到生活與工作的本質。
每一位屋主、每一個家庭,都是獨一無二的存在。他們的日常習慣、工作模式、興趣喜好,甚至每次對話中透露的微小細節,都是我們設計靈感的重要線索。
在設計過程中,我們不急於套用制式風格或既定框架,而是透過一次次訪談與觀察,去理解這個家真正需要的是什麼。
舉例來說,有位長期在家工作的屋主,在談話中提到他總習慣在午餐後坐在窗邊閱讀,但常因陽光太強而必須移動位置。這樣的小細節,讓我們決定將書桌設計在擁有柔和光線的位置,並搭配具遮光功能的百葉窗,同時保留視線與戶外的連結感。這樣的安排,讓空間「長出來」的是一種貼心與理解,而不只是風格上的對齊。
我們常說,設計不是用來炫技,而是讓屋主在空間中,活得更像自己。
我們曾遇到一對年輕夫婦,他們在外表看來喜歡簡約風,但深入了解後才發現,兩人其實都有著對色彩的細膩喜好與收藏習慣。最終,我們在整體空間保持簡潔線條的同時,於細節中運用他們喜歡的色調、材質與個人物件,創造出獨屬於他們的「簡而不單,藏而不俗」的空間語言。
對我們來說,每一個設計決定的背後,都該有一段與人的故事。
商業空間亦同理。越來越多自由工作者與小型創業者在尋找的是一個能激發創意、能沉澱思緒,同時又不失效率與彈性的空間。
我們曾為一位自由接案的品牌設計師規劃工作室。她的需求不只是基本的電腦桌與收納,而是一個能與來訪客戶交流、同時保有創作空間的彈性場域。於是我們為她打造一個具備「切換功能」的空間設計:原本是接待桌的小圓桌,可以輕易移動成創作平台;壁面除了收納,也設計為展示她創作作品的畫牆;光源分為閱讀模式與創作模式,自由切換。
在這樣的設計中,空間不只是承載工作,而是陪伴她找到創意節奏的夥伴。
無論你是一位正為新家尋找個人風格的屋主,還是一位想讓工作空間更有靈魂的創業者,我們始終相信:空間是你生活哲學的延伸,而我們的責任,就是幫你梳理這個過程。
我們會陪你走過從模糊想法到具體畫面這段旅程,不預設風格,不強加流行,而是用設計語言替你說話,讓你的生活與工作有更清晰的容器。
這不只是設計專業的展現,更是一種尊重、一種共感。
我們相信,你的空間應該「像你」,而不是「像別人」
設計,是一場關於選擇與理解的對話。若你也曾覺得現有的設計服務太過制式、太過重視表象,那麼,也許我們能提供不一樣的方向與思考。
無論你正準備裝修新居、翻新老屋、規劃工作室或商業空間,我們誠摯邀請你,從「你」的故事出發,一起打造真正屬於你的空間哲學。
每個好設計的開始,都是一段對話。讓設計,從「人」開始。從你,開始。
如果你對我們的理念有共鳴,不妨從一次簡單的諮詢開始,讓我們了解你的想法與需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