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上圖:從京都車站出站後,就可以看到代表京都市的地標,它不僅是一個標地物,亦是一個很重要的北向定位)
去過日本關西旅遊的朋友,應該到過一非常重要的転運站。從關西機場出海關後,藉由大眾運輸工具,往内陸前進,到了一個匯集地之後,再往你的目的地前進。你可以在這個站內,先一睹為快的看到最明顯的地標,更可以先去拉麫小路品嘗平民美食,也可以去大丸百貨先血拼一番,再滿懷期待的展開你的旅程,這個地方,就是日本資深建築師,原廣司,所設計的「京都車站」。
到過此站的朋友,必定對京都車站的宏偉印象深刻。這座建築物,是一座結合未來主義與地方特色的巨型建築,宛如京都的現代門戶,迎接來自世界各地的旅人。今天,透過京都車站,我們來回顧這位傳奇建築師的一生、作品與影響,向一代巨擘的殞落致敬。
原廣司(Hiroshi Hara)於1936年出生在日本川崎市,成長於戰後日本快速復甦的時代。作為日本經濟奇蹟的一部分,他的成長環境深受急速都市化與現代化影響,這也塑造了他對建築空間的獨特理解與探索。
原廣司於1959年自東京大學建築學科畢業,後來繼續深造,並於1964年獲得博士學位。他的學術背景深厚,不僅涉及建築設計,更廣泛涉足都市理論與未來學。他曾在日本和歐洲多地進行教學與研究,並於1970年代在東京大學建築系擔任教授,培育了許多後來活躍於國際舞台的建築師。
原廣司以其獨特的建築理念著稱,他主張建築不僅僅是功能性的實體結構,更是文化、記憶與未來想像的結晶。他提出了「場域論」的概念,認為建築應該與環境、人群和文化形成有機互動。
他對日本傳統建築的深刻研究與理解,與他對現代技術的開創性應用完美結合。例如,他善於運用傳統元素如木材結構與庭園設計,同時採用高科技材料與結構創新。這種融合傳統與未來的風格使他成為日本建築界的一代大師。
京都車站便是其理念的最佳實踐之一。作為京都的交通樞紐,這座巨型建築以透明的玻璃結構與金屬框架呈現現代感,同時透過樓梯設計與觀景平台讓旅人感受到空間的流動性與層次感,呼應了京都傳統的「間」的美學。
京都車站是原廣司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。這座龐大的綜合建築包括車站、商場、飯店與公共空間,其設計融合了未來主義與傳統美學。高達15層的中庭讓自然光灑滿整個建築內部,營造出一種既開放又包容的氛圍。對許多人而言,這座車站不僅是一個交通樞紐,更是一個充滿探索與驚喜的建築空間。
這座位於大阪的摩天大樓由兩座塔樓構成,並以空中庭園相連,是原廣司對高層建築創新思考的代表作之一。空中庭園成為都市中難得的綠色空間,象徵著自然與城市的對話。
作為一座多功能體育場,札幌巨蛋展示了原廣司在技術與設計上的大膽創新。可移動的草坪與流線型外觀使其成為日本最具辨識度的體育場之一。
除現代建築外,原廣司也曾參與傳統建築的修復工作,展現了他對日本文化的深厚情感。他尊重傳統工藝,並將其融入現代技術,讓歷史建築得以延續其生命力。
原廣司的建築理念與實踐深刻影響了後來的建築師與都市規劃者。他的作品跨越多個領域,從公共建築到私人住宅,從理論研究到實踐應用,無一不展現出對未來的遠見與對傳統的尊重。
他提出的「原始形態」概念,強調人類社會中某些不變的空間需求,例如庇護、交流與探索,為建築設計提供了一種普世的視角。這種理念讓他的作品即使放諸全球,仍能引起不同文化背景人群的共鳴。
原廣司以其作品和理念,將建築從單純的功能性結構提升為跨越時空的文化表達。他的逝世無疑是建築界的一大損失,但他的遺作與思想將繼續影響未來的建築設計與理論發展。
當您下次經過京都車站,請不妨駐足欣賞這座建築的每一個細節,感受原廣司用建築說出的詩篇與故事。這不僅是對建築大師的致敬,更是一種穿越時代的對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