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上圖:即使是一個三層樓的小住宅,亦可以擁有大空間。)
在日常生活中,我們常常忽略了建築的細微之處。然而,當我們進入一個城市或社區,建築空間便成為了人們與都市、環境互動的載體。它承載了我們的生活,塑造了我們的日常體驗。而建築師的使命,則是透過設計讓這些空間與環境、人群產生共鳴,創造出既實用又充滿美感的場所。
以一座位於彰化市的小鎮為例,這座社區長期以來被街屋包圍,歷經了時間的洗禮與時代的變遷。這裡的建築風格相對傳統且低調,然而在這平靜的角落中,一座獨特的建築以極簡、現代的風格崛起,打破了社區固有的沉穩,為這片古老的土地注入了一股新鮮的活力。這棟建築的靈感來自於突破傳統、引入自然元素以及與都市空間的交織互動,通過巧妙的設計實現了與周圍環境的完美融合。
突破傳統,創造全新生活模式
這棟三層樓的建築,外觀以純白為主調,像是一個「充滿光線的盒子」,在光與影的變幻中呈現出不同的面貌。這棟建築的概念名為「四立方」,代表了四個主要的家庭空間,以及以四米為模矩來劃分建築量體的設計手法。設計師從屋主的個性與生活需求出發,打造出一個既具現代感,又融入個性化的居住空間。這座建築的設計反映了屋主追求「理性於外,感性於內」的內斂性格,外觀簡約,內部卻充滿細膩的情感與情調。
屋主在國外經商多年,退休後選擇回到家鄉彰化,想要將舊有的住宅重新改建,打造出一個既符合現代生活需求,又充滿陽光、趣味的家。他希望這棟建築能夠在保留舊社區的情感基礎上,為家人提供一個舒適、節能的生活空間,並與周圍環境融為一體。
自然與建築的交融
這棟建築的一大特色是將自然元素引入室內,模糊了室內外的界限。在一樓的客廳,屋主終生收藏的藝術品與大自然相映成趣。通過挑高的設計,白天可以欣賞到藍天白雲,夜晚則可仰望星空,居住者彷彿生活在一個私密的小宇宙中,與自然完美和諧共處。
這種設計理念不僅體現在視覺上,也反映在生活的實用性上。為了降低建築內部的溫度,設計師在天窗旁設置了電動通氣窗,讓空氣自然流通,減少了空調的使用,這種設計不僅體現了節能減碳的理念,還實現了自然環境與現代生活的完美融合。即使是一個小住宅,也能擁有永續環保的意識,實踐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活方式。
室內空間的開放與靈活
除了引入自然光線與通風,這棟建築在空間佈局上也展現了極大的靈活性。每層樓的空間都經過精心規劃,以滿足家庭成員不同的需求。例如,在一樓,起居室不僅是家庭活動的中心,還是屋主展示收藏的地方。二樓的開放式客廳連接著陽台,讓內外空間自然延展,無論是在室內還是室外,都能感受到空間的開闊與自由。
三樓的設計尤其引人注目,中央的寬敞空間甚至可以讓無人機進行垂直升降。設計師為了充分利用這層的空間,設計了一個可旋轉的平臺,讓視野更加靈活,增加了居住的趣味性與實用性。
打破社區的沉寂,激發新的可能
這棟建築不僅滿足了屋主的需求,更為這個相對傳統的社區帶來了全新的生活方式。傳統的街屋形式在這裡被突破,取而代之的是一種現代且簡約的建築語言,與周圍的建築形成鮮明的對比。這座充滿現代感的白色建築成為了社區中的話題中心,也吸引了許多人的目光。它不僅代表著一種新的可能性,也讓這片古老的社區焕發出新的活力。
這棟建築如同一座燈塔,屹立在這片社區中,成為一個象徵性的地標。它打破了傳統社區的沉寂,為居住者提供了一種與自然對話的生活方式,也啟發了其他居民對於未來居住空間的思考。這座建築在古老與現代之間架起了一座橋樑,將過去與未來串連起來,為人們提供了更多生活的可能性與選擇。
簡約中的深刻:侘寂美學的體現
退休後的屋主選擇了一種回歸自然、享受簡單生活的方式。這種生活方式與日本侘寂美學相通,強調簡單、安靜以及與時間和自然的共存。這座建築正是這種生活哲學的具體呈現,透過簡約的設計語言,為居住者創造出一個能夠靜心享受生活的小宇宙。
這棟建築的每一處細節都經過精心考量,從結構到材質,無不體現出對簡單生活的詮釋。它既是一個生活空間,也是一個心靈的避風港,讓人們在這裡感受到平靜與安逸。這種「以簡馭繁」的設計手法,正是建築師對生活、對環境深刻洞察後的體現。
這棟位於彰化市的小住宅,不僅是一個建築作品,更是一種生活哲學的體現。它打破了傳統,將自然引入生活,並與周圍環境產生了微妙而深刻的互動。這座建築展示了簡約的力量,同時也啟發了我們對未來生活方式的無限想像。
您對建築與我們所處的環境之間相互關係,有任何有趣的想法嗎?歡迎您與我們分享。